一栏,那里用红笔圈着“周”字,旁边批注着“已售予日方”。
他袖口的伤疤突然抽搐,我这才发现,那道蜿蜒的疤痕竟与周时韫左手虎口的旧伤走向一致——当年他们的母亲为保护双子,用剪刀划开襁褓时留下的印记。
湖面上突然传来炮声,震得荷花灯左右摇晃。
谢砚白猛地合上木匣,却见匣底刻着两行小字:“双生莲,一茎双花;世道浊,非黑即白。”
他的瞳孔映着跳动的烛光,突然抓起我的手按在砖雕上,我的朱砂痣正巧对准莲花中心的凹痕。
“当年劫案的主使,”他的声音盖过越来越近的马蹄声,“是周时韫的父亲,也是我的生父。”
玉佩在这时突然发烫,那是老妇临终前塞给我的羊脂玉,正面刻着“沈”字,背面的并蒂莲纹样竟与银戒内侧的纹路严丝合缝。
谢砚白掏出母亲的银戒,两枚信物相触时,砖雕突然翻转,露出密道入口,墙上用油灯映出当年的场景:绣庄大火中,一位穿长衫的男人举枪对准母亲,旁边的妇人拼死扑上去,怀里抱着一对男婴——其中一个婴儿手腕上戴着银戒,另一个攥着半块玉佩。
男人转身时,火光映出他胸前的樱花徽章,正是周时韫如今别在西装上的那枚。
“原来你母亲才是救命恩人,”我看着画像里戴玉佩的妇人,那是谢砚白的生母,“而我的母亲……被他们当成了替罪羊。”
谢砚白的枪托砸在墙上,惊落一片砖灰,“周时韫以为自己是长子,以为父亲的樱花徽章代表荣耀,却不知那是沾满你们母女鲜血的罪证。”
密道外传来军靴的踢门声,谢砚白突然扯下颈间的狗牌,上面刻着“周砚白”三个字,被他用刀刮得模糊不清:“当年他母亲把我塞进垃圾桶,给自己的儿子戴上银戒,就是为了让我替死。”
我想起周时韫寄来的带血信笺,想起他看我时欲言又止的眼神,突然明白他为何总在深夜徘徊于绣庄外——他早就知道真相,却在忠孝与爱情间反复煎熬。
“知意!”
周时韫的声音穿透雨幕,他的军装染着血迹,手里攥着半朵枯萎的并蒂莲,“跟我走,我父亲已经派兵封了城门!”
谢砚白的枪口对准他眉心,却在看见他左腕的红绳时颤抖——那